近年来,宜都港发扬攻坚精神,聚焦资产权属、土地闲置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持续发力,取得多项关键突破,让“沉睡资产”焕发生机。

破解办证难题,打通资源整合堵点。2022年,按照全省港口资源整合部署,宜都市政府将兴航实业码头12亩土地划转至宜昌港务集团。然而,因历史遗留的“房地分离”、税费等问题,办证工作一度停滞。宜都港主动作为,与地方政府及自然资源、住建、税务等部门反复协调,历时两年多,分别于2024年12月、2025年1月成功将2宗土地的不动产权证办理至宜昌港务集团名下,为后续利用创造了条件。
攻克收储难关,拓展港口发展空间。受复杂租赁纠纷影响,地方政府规划作为宜都港配套的40亩土地收储项目长期停滞。宜都港着眼长远,积极配合地方政府,协助梳理纠纷,推动司法确权,并全程跟进土地收储及腾退工作。经多方努力,该地块于2025年1月完成腾退,目前已进入出让程序,预计年底完成摘牌,将为港口后续发展储备宝贵陆域空间资源。
抢抓政策窗口,完成房产确权登记。直面港区内7处、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房产长期无证的困扰,宜都港抓住省政府多部门联合清理企业内部“三资”、出台国有企业不动产登记利好政策的良机,成立专项工作组,高效完成测绘、安全鉴定、验收等系列工作,于2025年8月成功办理不动产权登记,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。
盘活闲置土地,实现资产价值再造。紧抓政策机遇,宜都港适时申请调整港区内闲置的11.12亩商务金融用地规划,将其转用于三峡翻坝转运调度中心项目建设。该项目于2024年11月开工,2025年5月通过竣工验收。这座建筑面积超2700平方米的调度中心,集办公、候工、停车功能于一体,既化解了土地长期闲置可能会被无偿收回的风险,又切实提升了港区综合服务能力。

微信平台

地址:
